北京正研究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年內出臺管理辦法。據介紹,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主要針對有困難的失能、失智老人,預計(北京)有60萬人左右。(1月26日《京華時報》)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是寫進法律的條款,亦是傳統的認知。在人們心中,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今,對居家養老的失能、失智老人研究制定子女帶薪護理政策,也就是說,給本來肩負贍養父母義務的子女一定的政策補償,的確應該點贊叫好。
顯然,這個政策的提出有其客觀的原因。一來,在老人社會化服務方面,存在著設施欠缺的問題,城市老舊小區養老服務場所嚴重不足,適老性無障礙設施改造也未開展,還沒有出臺對閑置國有資產和設施用于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政策。加之已建成的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運營不善,服務功能不適,提供的居家養老項目滿足不了老人的需要。二來,養老服務隊伍總量不足,居家養老服務缺乏對應人才,特別是針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務的專業護理人才,基本就是空白。
于是,近似于政府出錢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也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了。好處在哪呢?好處就在——
首先,中國人傳統的養老觀念,就是居家養老,許多老人對去養老院懷有天然的抵觸。但無奈子女分身無術,不得不處于糾結之中。現在給子女提供一些經濟幫襯,讓他們“帶薪”護理,就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老人情感上的需求,沒有親情溝通上的障礙,沒有心理上的抵牾。
其次,子女帶薪護理,使養老質量最大提升。如今許多養老機構,由于護理人員極度缺乏,無法做到“一對一”服務;而一人照料多人,就會使服務質量大大降低。比如有的老人吃飯時睡著了,醒來時又過了開飯的時間;就算都醒著,一個一個挨個去喂,根本沒法保障吃到熱乎的飯菜。至于失能失智產生的各種麻煩,那就更加困難重重了。子女居家護理,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再次,除了少數管理規范的養老機構以外,養老院確實有不敢恭維的地方。以至有些虐待老人的情形,時不時見諸媒體。更別說失能失智老人,不具備個人維權的能力。與養老機構養老相比,居家養老更為可心。
綜上可見,政府出錢“聘請”子女在家照顧老人,實在是一項暖人心可人愿的善政。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界定“失智”尤其是“失能”的界限,如何確保這些政府發補貼、給薪金的子女,能真正回家照顧有需要的老人,保證老人頤養天年。當然還有一點需要指出,即便政府不出錢,贍養老人也是子女不容推卸的責任。孝順是人的天職,與錢不錢的沒有關系。
周口市川匯區七一路辦事處文明社區轄區面積0.3平方公里,3800戶,11117居民群眾,社區地處周口市老城區,老年人及下崗職工較多,下崗婦女就業和孤寡老人照料成為突出的現實難題。“金拐杖”的一頭是生活不能自理、臥病在床、身邊無子女的空巢老人,另一頭是由勞動部門招聘錄用,提供社會公益性崗位的幫扶人員。
烏丹星進一步表示,多層次的醫療資源供給,就是要實現上游產業提供健康管理和養生咨詢,中游產業提供急性醫療和及時診斷,下游產業提供康復護理和日常照料。對此,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宣傳部主任刁海峰表示,這樣的看法實際上矮化了優秀民間資本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的作用,是一種較為片面化的認識。
79歲的退休教師劉文卿是位空巢老人,她和兒子一年中聚不了幾次,卻幾乎天天和居家養老服務員洪梅芳見面。洪梅芳下崗后就被金水區政府招聘為居家養老服務員,一周來劉文卿這里6天,每次工作4個小時,每小時工資16元,其中政府補貼6元。
老擅自變更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最高罰款100萬元,社區醫院需為老人提供建健康檔案等5項服務。昨起,全國首個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位于北京和平家園社區的寸草春暉養老護理院,是一家社區養老院。虛擬平臺、實體服務,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在包括上海、長沙、蘭州在內的多個城市發展得紅紅火火。上海民政局副局長周靜波介紹,上海普陀區、虹口區、浦東新區、楊浦區等均引入了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
今年將在全國全面清查小區配建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情況,未按照規定配建的,必須限期進行整改。
中國“以房養老”首倡者、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孟曉蘇日前透露,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將“在12月份拿出方案,明年1月份要把這個產品推出”。
金水區在河南率先開展“居家養老”,模式與經驗相對成熟,但面對龐大的人群基數,也無法“從容應對”。河南省民政廳老齡處處長田開勝表示,去年我省出臺的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已明確,到2015年,我省“居家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
為鼓勵民辦養老機構增加床位,鄭州市民政局、財政局發文,民辦養老機構新增一張床位最高可獲補貼3000元。養老機構新增床位分為自建和改建,對自建房屋新增床位數,按每張床位3000元標準補貼;改建房屋新增床位按每張床位2000元標準補貼。
“農村養老服務尤其是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是浙江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難點,”尚清直言,農村社區要多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打造20分鐘左右居家養老服務圈。浙江省財政廳廳長錢巨炎則著重強調了居家養老護理服務隊伍建設,他建議安排經費開展居家養老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護理水平和能力。
為應對日益緊迫的“老齡化浪潮”,貴州省計劃在3年內新建、擴建、改建各類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2400個,為更多城鄉空巢老人提供“溫馨之家”。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此前發布的《201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主要數據報告》顯示,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意愿正在逐年下降。
到2015年,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張;5年內,80%以上的養老服務護理人員持證上崗……昨天,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五年,河南將花大力氣進行養老建設。推進80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及養老服務補貼制度的出臺,逐步啟動建設“12349”養老服務呼叫網絡。
昨日市政府出臺意見,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到“十二五”末,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將覆蓋城市所有街道、社區和80%以上的鄉鎮、60%以上的行政村。
雇保姆每月2220元,老人卻只愿意掏1380元,市場價比老人的心理價位高出900元。全國老齡辦昨天發布《十城市萬名老年人居家養老狀況調查》,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10大城市的老人接受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