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文明的發展給農民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也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文明的發展給農民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也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
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是黨中央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在農村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總抓手。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堅持“規劃先行”,在村莊布局、村落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既要有利于發展生產、現代實用,又要與自然融為一體,體現農家特色;大力開展鄉村清潔工程,堅決整治環境臟亂差,重點解決好農村垃圾亂倒、秸稈亂燒、污水亂排等三方面問題,建立健全長效保潔機制;加快農村交通、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為農民群眾營造宜居宜業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引導農民養成科學健康生活方式,使農村群眾在享受優美環境的同時,養成良好美德、過上美好生活。
與文明創建活動相結合 樹立文明風尚
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以文明創建活動為推手,聯系農村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確保文明觀念深入人心、轉化為行動。在農村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和政府的惠農方針政策等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科學知識、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具有較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新型農民;以家庭為依托,引導開展“星級文明農戶”、“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等創建評選活動,以良好的家風帶動鄉風民風;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崇尚科學的宣傳活動,提高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水平,形成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積極進取、創先爭優的社會文明新風。
與文化惠民工程相結合 豐富文化生活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對進一步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農村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大力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發展。加快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好管好用好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大院、農家書屋、鄉村少年宮等為陣地,為群眾搭建學習平臺、拓寬教育培訓渠道;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揮社團、協會的作用,開展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免費電影放映、文藝志愿服務等活動,把優秀的電影、戲曲、圖書、文藝演出送給基層群眾;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加大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等鄉土文化的保護力度,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花會、燈會、廟會、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動,推動優秀民間文化在新時期的傳承發揚。
與平安創建活動相結合 建設和諧鄉村
平安創建活動是人民群眾期盼的一項民心工程。要把平安建設作為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為群眾營造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和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農村民事調解、治安巡防和技防設施建設力度,推行鎮、村、組三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在企業、學校、交通等重點領域完善安全監管機制;拓展平安創建覆蓋面、豐富平安創建內容,深入村組、學校、企業宣傳法制教育、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規知識,提升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引導基層群眾形成法治思維,把法治作為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營造“遇到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社會風氣,形成大家參與平安建設、大家共享平安成果的良好局面。(中共洛陽市委辦公室 高倩)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