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卡一二,欧美日韩成人网,精品免费国产视频,成人午夜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公侵犯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中文字幕,av中文字幕剧情

 新聞頻道 > 資訊 > 正文

鎮江醫改“三大怪”為何受點贊

2016-08-16 16:27 來源: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8月16日訊 進社區醫院如同“串門”、社區醫生不愿意多開藥、出了意外糾紛患者不好意思鬧……以“三怪”土產聞名的江蘇省鎮江市多年來一直走在醫改前沿,隨著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醫療格局逐步形成,老百姓養成了有病去社區的習慣,擁有制度保障的“熟人醫療”給鎮江帶來了讓百姓點贊的醫改“三大怪”。

  進社區醫院好像“串門子”

  一直以來,很多老百姓對社區醫院的印象是“條件差”“水平低”,而在鎮江,隨著政府對基層社區醫院的政策傾斜,全市社區醫院的醫療設施和水平都有了明顯提升,不少社區醫院還有了自己的“拿手絕活”。

  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欒立敏坦言社區醫院看不了“大病”,“在我們這里,就是看一般頭疼腦熱的小病,更多的是慢性病和康復醫療。”

  記者多次前往黎明社區等多家衛生服務中心,發現總是很“熱鬧”,欒立敏說:“每天大約有大幾百人,其中普通門診200多人,還有100多人是康復患者,其他都是來拿藥的慢性病患者,我們有近400種西藥、近500種中藥,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71歲的世業鎮居民呂明強用“天壤之別”來形容基層社區醫院的變化,他說:“以前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去鎮江市里(世業鎮是長江中的小島),自從前年初新的衛生院建成,現在老毛病、小毛病都在家門口解決了,而且咱們這設施不賴,看病便宜。”

  對很多老年康復患者和慢性病患者而言,進社區醫院更像“串門子”。記者在多家社區醫院都看到,一套測量血糖、血壓、肺功能等的自助設施成為“標配”,“沒事就過來轉轉,量量血糖血壓,和醫生護士聊聊天”成為不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

  寶塔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陳桂美告訴記者,很多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把社區醫院當成了另一個“家”,“他們有時候遇到什么煩心事,也會跑來傾訴,我們已經超越了一般的醫患關系了。”

  多開藥?社區醫生賺不到錢!

  長期以來,以藥養醫的體制讓很多醫生選擇開貴藥、濫用藥,被百姓詬病,但在鎮江社區醫院的體系里,多開藥、開貴藥對醫生的收入沒有任何意義。

  在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一套“復雜”的考核體系,“有很多指標和標準,唯獨沒有開藥用藥這一條,開藥過分了甚至還會‘減分’。”欒立敏坦言醫院也在想方設法提高基層醫護人員的待遇水平,“我們現在努力推廣家庭醫生制度,鼓勵醫護人員組成團隊,利用休息時間上門做家庭醫生服務,這部分算是額外收入,醫院一分錢不要,全部給醫護團隊。”

  60歲的吳漢林是一位特困戶,患有胃潰瘍的他需要一種專科藥,但那種藥價格昂貴,走不了醫保,一次要好幾百元,社區全科醫生嘗試搭配多種藥進行替代。雖然服用方法稍復雜,但效果不錯,而且每周只要七八十元,還能報銷,這讓老吳非常感動。

  鎮江下屬的句容市崇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因為神經內科康復醫療做得好,被當地人叫成了“康復醫院”。中心主任湯曉健說:“我們有句容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個醫療團隊做支撐,病床使用率在90%左右。關鍵患者可以省不少錢,醫保報銷比例能從縣級醫院的65%升到社區醫院的85%。”

  鎮江市衛計委主任林楓表示,隨著醫療保障制度的日趨完善,居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基層醫療的服務空間很大,要一個一個項目來做。”林楓說,鎮江市目前正在考慮為社區居民做好口腔護理工作,先摸底,再治療,仍然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

  出了意外糾紛“不好意思鬧”

  在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訪期間,記者聽到這么一個故事。

  去年12月,69歲的朱桂華到中心看病,在進門的時候疑似被自動門碰倒了,當時拍片的結果是“股骨粗隆兼骨折”。老人后來在鎮江市第一醫院住院治療10天,共花費4.3萬元,其中個人支付1.9萬元。

  事情過了很多天,朱桂華的老伴沈安成在一次來看病的時候,很不好意思地對欒立敏說,不管怎么樣老人是在醫院門口摔倒了,醫院能否承擔一部分醫療費用。

  欒立敏當時的反應是醫院要負這個責任,他說:“雖然錄像監控也不能證明老人是被門撞倒的,但事情發生在我們門口,而且人家也沒鬧,就是商量的口氣。我們最終決定給予一定的補償。”

  讓欒立敏沒想到的是,他是去年12月下旬答應的,一直到了今年1月份,沈安成都沒再來。沈安成后來告訴記者:“這里離家近,平時腿一抬就來了,中心每年還給兩次免費體檢,醫生護士人好,服務也好。雖然出了這種事,但我們不急,更別說鬧了。”

  欒立敏則笑言:“沈安成跟我們這里很多醫生護士都是老熟人,平時關系這么好,就算出點啥事,也不好意思鬧起來啊。”(新華社南京8月15日電)

責編:彭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