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因為一個部門“卡紙”,商標注冊證全部斷供,如此“不可思議”的事件,折射了簡政放權進行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日前,一則“工商總局因缺紙,半年未發放商標注冊證”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自去年8月21日起,沒有一家企業從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取得商標注冊證,原因竟是“沒紙了”。媒體曝光當天,工商總局就此事公開道歉,并承諾“5月底前將積壓的商標注冊證全部發放”。(4月11日人民網)
表面上看,工商總局因“沒紙了”,導致半年未發放商標注冊證。但細細琢磨,堂堂部級單位以“缺紙”作為理由,不僅讓人貽笑大方,也是對慵懶散漫工作作風的諷刺,更拷問其簡政放權的服務能力。
因為一個部門“卡紙”,商標注冊證全部斷供,如此“不可思議”的事件,折射了簡政放權進行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誠如專家指出,為什么會因為缺紙發不出一張證?采購手續繁瑣為什么不留有一定的庫存?為什么不能用電子化條碼取代傳統的紙質注冊證?如此“低級”問題出現,難怪人們“難以理解”并有各種調侃與質疑。
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既要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也要健全督察問責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其實,懶政、惰政的問責制度已經出臺多年,關鍵在于是否落實到位。因此,對于造成嚴重社會后果的懶政、惰政行為,要及時啟動問責機制。堅持問責,就會越來越好。如果事件的相關人員沒有受到什么影響,下次還會懶政、惰政 。
今年總理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們就是要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笨梢娎^續深化簡政放權,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一方面要適應信息化變革的思路,用電子化、數字化取代傳統的紙質資格認證,這是簡政放權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政府管理要更經濟,本次事件對我們是一個警示,政府管理過程中如何發力使得成本更低、原料更省需要我們思考。
改革創新是時代的主題,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不應該也決不能被“卡紙”?!¢_弓沒有回頭箭,各級各部門要克服不作為、不會為、不善為的工作作風,把該管的管好,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打通并確保“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米”的通暢,如此方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新動力,使改革紅利惠及人民群眾。(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