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紀委,顧名思義紀律檢查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
廣東省紀委官網通報了春節暗訪發現的為官不為問題,包括云浮市千官鎮派出所民警要當事人證明“我是我兒子的爸爸”,陽江市紅豐派出所工作人員還伸手搶奪暗訪人員的拍攝設備。(2月22日《法治晚報》)
紀委,顧名思義紀律檢查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單憑這一點,我們即可洞察到“紀委的工作與干部作風密切相關”,用實在一點的話講,他們的工作量直接折射干部作風問題。
自建黨以來,黨內滋生了一些思想不端正的成員,他們將“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說法置之度外,用不正當手段竊取國家財產,并納為己有,效尤的現象也因此蔓延,全黨上下發生的腐敗案件不可勝數。有因必有果,反腐也是應運而生,時時刻刻在周圍監督者,發現問題,立刻糾正,一直維持著良好的社會風氣。那么究竟哪一天不用反腐了?這是我們大家最期盼看到的。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干部作為百姓的帶頭人,其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周圍的群眾。為官清廉、正派還好說;相反,為非作歹,貪婪自私,必將禍害一方百姓,紀委以其獨特的身份扮演了懲惡揚善的角色,它就像一把保護傘,為老百姓遮風擋雨,同時令世人深信不疑。也正是這個原因的存在,艱巨的任務才壓在了它頭上,工作上不敢有絲毫的馬虎。逢年過節,屢屢暗訪,正是他們例行職責的表現。
該新聞透漏了廣東省紀委暗訪派出所,設備遭搶的全過程,也從側面反映出,地方小官員貪圖享樂,又害怕被曝光的真實寫照,同時折射出地方政府的干部作風經不起考驗。也在無形之中給紀委敲響了警鐘,他們的工作量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俗話說“不干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那些搶設備的地方官員明知自己做錯了事,卻還是死性不改,跟紀委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那么“藏”就能不了了之嗎?躲的了初一還躲的了十五嗎?明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斷了自己的路,同時也斷了子孫的路。
糾正干部作風,扭轉社會風氣,給紀委一個喘氣的機會,也讓大家把“反腐倡廉”少掛在嘴邊兩天。(王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