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卡一二,欧美日韩成人网,精品免费国产视频,成人午夜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公侵犯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中文字幕,av中文字幕剧情

人民日報:單獨二孩實施不動搖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2014-08-29 07:31 來源:人民日報

  馬年春節前后,在許多年輕媽媽的“朋友圈”里,最熱的討論話題幾乎都集中在一個詞:單獨兩孩。“你能不能要二胎?”“是再要一個還是不要呢?”“什么時候能要?”……類似的提問,反映出她們心中的期盼和糾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如同一石入水,讓一些家庭平靜的生活泛起陣陣漣漪。科學合理的生育政策,關涉國家和社會的長遠發展,更連著億萬家庭的幸福和諧。生育政策要怎么改?單獨兩孩政策如何落地?這已引起許多人持續關注。

  一 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由來

  “老大叫海南島,老二叫吐魯番,老三叫少林寺,走一道生一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日子真是越過越窮。”這是經典小品《超生游擊隊》的精彩對白,生動展現了那個時代“計生逃兵”的生活窘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現實阻力。

  有人認為,生兒育女只是個人的事。生不生孩兒?什么時候生?生幾個?這應該由兩口子說了算,國家就不該管。其實,生育問題絕不僅僅是家事,也是國事,反映了“小家”和“大家”的關系。合理的生育水平、適度的人口規模,是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關系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能否相互協調和持續發展,關系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實行科學的生育政策,采取措施影響生育率,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根據各自國情和人口狀況,不同國家在調控目標和方式方法上也不盡相同。據統計,1978年主張控制人口的國家有46個,占全世界人口的60%。比如,墨西哥在1973年修訂《人口法》,明確要控制人口增長。同時,一些國家為了提高生育率,也制定了鼓勵生育的政策措施,最為典型的是地多人少的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

  我國人口最突出的特點是基數大、增長快。新中國成立后,全國總人口迅速從5.4億增加到1970年的8.3億,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逐漸顯露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并于1982年將其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40多年來,累計少生了4億多人,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有效控制兩大奇跡。可以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是從國家富強、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發作出的必然選擇。

  從自然條件看,緩解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是基本國情。目前人均資源量綜合排名僅列世界第120位,環境可持續指數在146個國家和地區中列倒數第14位。據估算,如不實行計劃生育,現在人口可能激增到十七八億,人均耕地、糧食、森林、淡水資源、能源等占有量將比目前降低20%以上,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發展的需要,經濟社會發展也不可能達到現在的水平。這意味著我們的資源壓力會更大,生存環境也會比現在更差。

  從經濟角度看,提升國民經濟發展指數。由于實行計劃生育,我國人口撫養比下降1/3左右,創造了較長時間的人口紅利期,對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貢獻率達1/4以上。在人口有效控制的同時,也提升了人口素質,促進了生產效率的顯著提高。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計劃生育政策功不可沒。

  問與答

  問:什么是人口撫養比?

  答:人口撫養比,是指一個國家總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說明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大致要負擔多少名非勞動年齡人口。一般以15歲至6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14歲以下和65歲以上為非勞動年齡人口。當一個國家的人口撫養比比較低時,可為經濟發展創造比較有利的人口條件。

  從社會民生看,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并非簡單地控制人口數量,而是與提高人口素質、婦女地位、優生優育、健康水平相結合的重要民生工程。計劃生育政策促進了人民群眾婚姻、生育、家庭觀念的轉變,“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被“少生優生”、“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現代理念所取代。計劃生育政策還改善了因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社會貧困落后局面,使許多家庭從“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不良循環中解脫出來。我國人類發展指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0.53上升到2012年的0.699,是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人口問題始終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關系中國現代化建設興衰成敗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堅定不移地推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既符合國家長遠發展要求,又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

  二 現在為何要進行調整完善

  從“只生一個好”到“單獨兩孩”,有人不禁產生疑問:施行了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為何要調整?

  生育要有計劃,但計劃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變化不斷完善。從1980年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農村適當放寬生育兩孩的條件,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一直處于動態調整的“進行時”。此次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也是我國根據人口形勢變化作出的重大調整。

  鏈接

  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重要事件

  1.1971年7月,國務院批轉《關于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把控制人口增長的指標首次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

  2.1980年9月,黨中央發表《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

  3.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同年12月寫入憲法。

  4.199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明確貫徹現行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5.200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施行。

  6.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7.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見》。

  調整是為了保持持續的勞動力優勢。目前,我國低生育水平穩中有降,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開始減少,勞動力平均年齡不斷提高。有人提出,我國勞動力由過剩向短缺轉折的“劉易斯拐點”正在臨近。人口發展周期較長,在勞動力數量較豐富、人口撫養負擔較輕的時期,及時調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結構,保持合理勞動力規模,延緩勞動力老化趨勢,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調整是為了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近些年來,我國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從1982年的4.43人縮減至2010年的3.10人,獨生子女家庭超過1.5億戶,家庭的生育、養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許多獨生子女面對沉重的養老負擔,常感到有心無力、獨木難支,而老人“失獨”不僅是家庭災難,也是社會之殤。同時,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獨生子女成長等問題也困擾著社會。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適時調整完善生育政策,才能提升家庭發展能力,增強家庭養老功能,幸福小家、和諧大家。

  問與答

  問:什么是“劉易斯拐點”?

  答:“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阿瑟·劉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人口紅利慢慢消失,最終枯竭。

  調整是為了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踐證明,生育水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據專家預測,按照目前1.5—1.6的總和生育率,如果維持現行生育政策不變,2025年前后我國人口總量將達到峰值,之后將快速下降。因此,這次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發展規律,有利于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緩解人口驟降的趨勢,促進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責編:王芳菲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